桂林米粉的起源和名字由来
米粉,是桂林著名的美食,时至今日,她的盛名,已经有了“桂林米粉甲天下”之誉。桂林人吃米粉吃了两千多年,但在地方志上,却找不到有关的记载,这事让人感到很奇怪。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古时候,米粉不叫米粉。就跟面条宋以前不叫面条,而是叫“不托、”“索饼”等等。而且宋以前面食皆称“饼”,比如饺子叫“汤饼,”馄饨叫“煮饼”,馒头叫“蒸饼”等等。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的西北先民,就用黄土高原的小米,制作出了米粉,估计口感不是很好,因此它的名字叫“乱积”。一锅米粉榨出来,堆在一起,所以就叫“乱积”了,名称也体现出它原始的雏形。从这原始的名称中,也可看出米粉历史的悠久。
后来,这一技术从黄河流域传播到了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先民用大米来制作米粉,从质量到口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的米粉就改名叫“粲”了。所以现代汉语把“粲”解释为优质大米。
到了秦汉时期,米粉的名称又有了新的变化,改名叫“糒”。但现代汉语把“糒”解释为干饭,其实就是干米粉。《四民月令》里讲得很清楚,“五月多造糒,以供出入之行。”干饭是现煮现吃的,而且不能存放很久,尤其是热天,放久了就馊了。在南方,有什么食品既能存放又不变质,同时又方便携带行军打仗呢?那就是干米粉。所以糒就是干米粉,也就是所谓的“干饭”。为什么要“五月多造糒”呢,因为江南已经进入梅雨季节,多造糒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唐宋,米粉改名叫“米缆”,米粉榨出来像一根根绳子,这个名字很形象,而且比“乱积”有文采多了,毕竟唐诗宋词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页,自有她亮丽的一面。
不过到了元朝,米粉又叫成了“米糷”,究竟是什么原因,暂时还搞不清楚,会不会是因为元朝入主中原,或者是跟语言发音有关系呢,这还有待研究。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医药、秘方、药方、穴位、针灸及诊断方法等均是收集而得,如需使用请先到专业中医药师处咨询方可使用,本站不对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