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_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五官科
病名 | 主穴 | 配穴 | 用法 |
近视 | 攒竹、太阳、四白、肝俞、光明。 |
眼睛痒痛:风池、大椎、行间; 头痛:印堂、阳白。 |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
斜视 |
外斜:攒竹、晴明 内斜:太阳、鱼际 |
曲池、合谷 |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
流泪症 | 晴明、攒竹、承泣 |
迎风泪,清稀:肝俞、肾俞; 泪枯浊热感;合谷、行间、隐白。 |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 每日1次,7次1疗程。 |
视神经萎缩 | 晴明、光明、球后 |
头晕头胀:风池、童子髎、攒竹; 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神门; 腰膝酸软:肝俞、肾俞、太溪。 |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
耳鸣、耳聋 | 听宫、翳风、中渚、肾俞、太溪。 |
口苦咽干:外关、行间; 胁痛:阳陵泉、丘墟。 |
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
耳源性眩晕 | 百会、内关、行间、太溪。 |
恶心呕吐:丰隆、中脘; 神疲乏力:肾俞、足三里。 |
温和灸:每穴灸5-20分钟, 每日1次,7次1疗程。 |
慢性鼻炎 | 印堂、迎春、合谷、肺俞。 | 鼻涕多:上星、禾髎 |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 每日1次,7次1疗程。 |
过敏性鼻炎 | 迎春、印堂、合谷、内关 |
气短倦息、懒言自汗:风门、肺俞; 腰膝酸软:命门、肾俞; 消瘦讷呆:脾俞、足三里。 |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
提示:此灸法仅供参考,具体病症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艾灸仅做辅助使用,不代替医生诊治和治疗。
艾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 艾灸的禁忌(5项)
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 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 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 艾灸的注意事项(10项)
1.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 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 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 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 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 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人体常用穴位高清图下载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下载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医药、秘方、药方、穴位、针灸及诊断方法等均是收集而得,如需使用请先到专业中医药师处咨询方可使用,本站不对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