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大黄蛰虫丸,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十分(75克),黄芩二两(60克),甘草三两(90克),桃仁、杏仁各一升(各60克),芍药四两(120克),干地黄十两(300克),干漆一两(30克), 虻虫一升(60克),水蛭百枚(60克),蛴螬一升(60克),蛰虫(土蟞虫)半升(30克)。
【用法】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3克,日三服。现代用法:将蛴螬另串;桃仁、杏仁另研成泥。其余9味共研为细粉,过罗,与桃仁等混合均匀,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粒3克,蜡皮封固。每服1丸,温开水或酒送服。
【功效】破血消癥,祛瘀通经。
【主治】主治干血内结,五劳虚极,瘀结成块,妇女经闭,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潮热消瘦等。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病症。
1.乙型病毒性肝炎:大黄蛰虫丸联合干扰素-α肌内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与仅用干扰索。肌内注射治疗30例随机对照。疗程8周。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基因、血清纤维化、血常规指标。两组均连续用药4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肝功能、HBV - DNA、血清纤维化、血常规指标两组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两组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第12期)
2.肝硬化:本方联合拉米夫定配合常规对症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4例,与常规对症治疗44例随机对照,疗程1年。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透明质酸(HA)均明显下降,HBV-DNA转阴率明显升高。(《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2期)
3.糖尿病:大黄蛰虫丸加味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患者22例,与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常规基础治疗21例随机对照,疗程4周。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跛行指数,踝臂指数及临床症状部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年第15期)
4.乳腺增生:以本方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患者50例,疗程2周,与中成药(加味遣遥丸口服)治疗50例随机对照,疗程20曰。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第12期)
5.子宫肌瘤:大黄蛰虫丸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0例,与西药(甲睾酮10毫克舌下含化)治疗30例随机对照,疗程3个月。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肌瘤消长变化:治疗组有效率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有效率为9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第34期)
【方解】本方中蛰虫有破瘀血,消肿块,通经脉,合大黄通达三焦以逐干血;桃仁、干漆、水蛭、虻虫、蛴螬活血通络,消散积聚,攻逐瘀血;黄芩配大黄,清上泻下,共逐瘀热;桃仁配杏仁降肺气,开大肠,祛瘀血;地黄,甘草、芍药滋阴补肾,养血濡脉,和中缓急;黄芩、杏仁清宣肺气而解郁热;用酒送服,以行药势。诸药合用共奏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之效。本方特点是以通为补,祛瘀生新,缓中补虚。
大黄蛰虫丸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肝纤维化、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血吸虫病、黄疸、高脂血症、口周皮炎、黄褐斑、痤疮、银屑病、结节性红斑、异位妊娠、月经失调、闭经、盆腔炎性包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脑动脉硬化症、脑出血等病症。偶见于治疗原发性肝癌、食管癌、胃癌、肺癌。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蛰虫丸有以下作用:①有效降低转氨酶,保护慢性肝损伤,促进体内血液吸收;②增强肝细胞代谢,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使白蛋白升高,球蛋白下降;④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吸附功能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⑤促进瘀血肿块的消散和吸收;⑥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⑦抑制胆固醇,甘油三酯合成,阻止胆固醇在肝脏的沉积和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抗动脉粥样硬化;⑧有显著的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
【方歌】大黄蛰虫芩芍桃,地黄杏草漆蛴螬,水蛭虻虫和丸服,去淤生新干血疗。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医药、秘方、药方、穴位、针灸及诊断方法等均是收集而得,如需使用请先到专业中医药师处咨询方可使用,本站不对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