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物种起源 第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来源于瑞达网
http://www.hy928.net/ 2018/4/7 达尔文 网络复制标题和链接

    许多年前克利夫特先生(Mr.Clift)曾阐明,从澳洲洞穴内找到的化石哺乳动物与 该洲的现存有袋类是密切近似的。在南美洲拉普拉他的若干地方发见的类似犰狳甲片的 巨大甲片中,同样的关系也是显著的,甚至未经训练的眼睛也可以看出。欧文教授曾以 最动人的方式阐明,在拉普拉他埋藏的无数化石哺乳动物,大多数与南美洲的模式有关 系。从伦德(MM.Lund)和克劳森(Clausen)在巴西洞穴里采集的丰富化石骨中,可以更 明白地看到这种关系,这等事实给我的印象极深,我曾在1839年和1845年坚决主张“模 式演替的法则”和“同一大陆上死亡者和生存者之间的奇妙关系”,欧文教授后来把这 种概念扩展到“旧世界”的哺乳动物上去。在这位作者复制的新西兰绝灭巨型鸟中,我 们看到同样的法则。我们在巴西洞穴的鸟类中也可看到同样的法则。伍德沃德教授曾阐 明同样的法则对于海栖贝类也是适用的,但是由于大多数软体动物分布广阔,所以它们 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这种法则。还可举出其他的例子,如马得拉的绝灭陆栖贝类与现存 陆栖贝类之间的关系,以亚拉尔里海(Aralo-Caspian)的绝灭碱水贝类与现存碱水贝类 之间的关系。
    那么,同一地域内同一模式的演替这个值得注意的法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有人把 同纬度下澳洲的和南美洲的某些地方的现存气候加以比较之后,就企图以不同的物理条 件来解释这两个大陆上生物的不同,而另一方面又以相同的物理条件来解释第三纪末期 内各个大陆上同一模式的一致,那么,他可算是大胆了。也不能断言有袋类主要或仅仅 产于澳洲:贫齿类以及其他美洲模式的动物仅仅产于南美洲,是一种不变的法则。因为 我们知道,在古代欧洲曾有许多有袋类动物栖住过;并且我在上述出版物中曾经阐明美 洲陆栖哺乳类的分布法则,从前和现在是不同的。从前北美洲非常具有该大陆南半部分 的特性;南半部分从前也比今天更为密切近似北半部分。根据福尔克纳和考特利(Caut ley)的发见,同样地我们知道印度北部的哺乳动物,从前比今天更为密切近似非洲的哺 乳动物。关于海栖动物的分布,也可以举出类似的事实来。
    按照伴随着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同一地域内同样模式持久地但并非不变地演替这 一伟大法则,便立刻得到说明;因为世界各地的生物,在以后连续的时间内,显然都倾 向于把密切近似而又有某种程度变异的后代遗留在该地,如果一个大陆上的生物从前曾 与另一大陆上砌生物差异很大,那么它们的变异了的后代将会按照近乎同样的方式和程 度发生更大的差异。但是经过了很长的间隔期间以后,同时经过了容许大量互相迁徙的 巨大地理变化以后,较弱的类型会让位给更占优势的类型,而生物的分布就完全不会一 成不变了。
    有人也许以嘲笑的方式来问,我是否曾假定从前生活在南美洲的大懒兽以及其他近 似的大怪物曾遗留下树懒、犰狳和食蚁兽作为它们的退化了的后代,这是完全不能承认 的。这等巨大动物曾全部绝灭,没留下后代。但在巴西的洞穴内有许多绝灭的物种在大 小和一切其他性状上与南美洲现存物种密切近似;这等化石中的某些物种也许是现存物 种的真实祖先。千万不要忘记,按照我们的学说,同属的一切物种都是某一物种的后代, 所以,如果有各具八个物种的六个属,见于一个地质层中,而且有六个其他近似的或代 表的属见于连续的地层中,它们也具有同样数月的物种,那么,我们可以断言,一般各 个较老的属只有一个物种会留下变异了的后代,构成含有若干物种的新属,各个老属的 其他七个物种皆归灭亡,而没有留下后代。还有更普通的情形,即六个老属中只有二个 或三个属的二个物种或三个物种是新属的双亲:其他物种和其他老属全归绝灭。在衰颓 的目里,如南美洲的贫齿类,属和物种的数目都在减少下去,所以只有更少的属和物种 能留下它们的变异了的嫡系后代。

    前章和本章提要

    我曾试图阐明,地质纪录是极端不完全的;只有地球一小部分曾被仔细地做过地质 学的调查:只有某些纲的生物在化石状态下大部分被保存下来;在我们博物馆里保存的 标本和物种的数目,即使与仅仅一个地质层中所经历的世代数目相比也完全等于零。由 于沉陷对富含许多类化石物种而且厚到足以经受未来陵削作用的沉积物的累积几乎是必 要的,因此,在大多数连续地质层之间必有长久的间隔期间;在沉陷时代大概有更多的 绝灭生物,在上升时代大概有更多的变异而且纪录也保存的更不完全;各个单一的地质 层不是继续不断地沉积起来的;各个地质层的持续时间与物种类型的平均寿命,比较起 来,大概要短些;在任何一个地域内和任何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