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极管中各电极的作用
关于三极管各电极的作用,稍懂无线电基础的朋友都是知道的。这里所讲五极管各电极的作用,其实主要是新增添的两个电极的作用。相对于三极管来说,新增的两个电极就是帘栅极和抑制栅极,这两个极是以所起到的作用来命名的。图3是五极管管内的电极分布图,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管脚图。
图3 五极管的管内电极分布
为什么在已经有了三极管的情况下还要发展四极管、五极管和束射功率管呢?这是因为三极管还有一些特性因其结构的关系而受到了限制,如三极管的各极间的分布电容过大导致三极管不适宜工作于较高的频率, 特别是三极管屏栅极问电容c 是最明显的,工作频率越高,三极管屏栅极问电容容抗就越小,从而限制了三极管在高频范围内的应用。
早期,为了改善三极管的特性,人们在三极管的控制栅极和屏极之间加进了帘栅极,这就是四极管。加进帘栅极后,因帘栅极的屏蔽作用使得三极管因屏栅电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大大减小,所以电子管的工作频率上限得到提高。由于在电子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加进了一个帘栅极,所以阳极电压对于阴极附近的影响减小,这时,当屏极电压发生改变时引起的阳流变化就很小,相当于电子管的阳极内阻增加了,同时电子管的放大系数也显著增加。然而,四极管的帘栅极加入后而产生的二次发射效应使电子管的阳流减小。
为了克服四极管的二次发射效应,又在四极管的帘栅极和阳极之间加进了另一个栅极,被称作抑制栅,这就是五极管。抑制栅通常处于零电位f这也是五极管的标准接法中,抑制栅常常同阴极连在一起的原因)。由于其电位低于阳极和帘栅极电位,所以从阳极到抑制栅之间电场的电力线是从阳极到抑制栅极的,作用是使二次发射电子重新返回阳极而到达不了帘栅极,所以称其为抑制栅。
同时, 由于五极管相比四极管而言又多了抑制栅的屏蔽作用,所以五极管的屏栅极分布电容变得更小,其阳极内阻和放大系数值变的更大。由于抑制栅的电压通常为零,所以不会有电子打到电子管的抑制栅极上,也就是说抑制栅的电流是等于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