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针灸治病 需要四诊八纲辨来源于瑞达科技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10   文章录入:瑞达  责任编辑:瑞达科技

导读:针灸治病需要四诊八纲辨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盛灿若,男,生于1934年,江苏南通人,著名针灸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名中医,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盛灿若认为,针灸治病补泻手法是关键。而且,针刺手法并不玄奥,并非常人所想的那样神秘莫测,倘能细心探求,自非难事。针灸手法效果的不同主要决定于捻转的幅度、提插的速度、进针的角度,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力度。惜因目前操作不一,有人就认为玄虚神秘,如能研得真谛,确有独到之处,针灸原理也在其中。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其针灸理论如下。

远道和局部取穴配合

从总体上来说,针灸治疗的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内脏病(脏腑病),二是经络病。治疗脏腑病,除了局部与邻近取穴外,更重要的是远道循经取穴(特定穴),如五输穴、俞募穴、郄穴、络穴等;且取穴时要少而精,抓住重点,深刺透穴,一针数穴,同时得气。要强调针感和气至病所,这就需要内气的配合(运气法),治疗疑难杂症才更显效。

而治疗经络病,特别是痛症,多需要局部和邻近取穴,其中围针刺更为重要(当然也可以选远道的经验穴),这样效果更为明显,往往可获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盛灿若运用远道和局部取穴配合,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神经麻痹,中风瘫痪,肌肉、关节疼痛,以及一些疑难杂症。

盛灿若提倡针灸时要认真辨证,合理取穴,正确施行手法。临床中辨证是基础,取穴是手段,手法是关键,而针刺手法又是关键的关键。因此他强调要苦练指力,指力遒劲才能运用单手进针、捻针、运气;这种单手进针法,不同于那种单手快速直刺法,而是一种多方向,多动作相结合的复式手法。

即在腕力与指力下插的同时,结合大指与食、中指的快速捻转,将进针与行针融为一体,整个操作过程平和而稳健,疼痛轻,得气快,针感强,疗效好,对脏腑病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如胃脘痛、尿潴留、呃逆等。

辨证与辨病结合

针灸治病,需要四诊、八纲辨证,讲究补虚泻实的原则。诸如有补益肾气(阴谷、太溪);平肝潜阳(曲泉、太冲);健脾和胃(足三里、公孙)等法则的应用。

在辨证的同时还要辨病,比如同属中风病人,在中医的证型上也大致相同,但一个属于脑溢血,一个属于脑梗塞,两者都可以用风池、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