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黄曲霉毒素_致癌物来源于瑞达科技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8   文章录入:瑞达  责任编辑:瑞达

黄曲霉毒素_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其余方法抵抗方法超标事件展开 发现历史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 ,G1 ,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 ,M2.其中M1 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 ,G1 ,G2 ,M1 和 M2 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
基本认识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AFT目前已发现20余种。AFT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制品种捡出率更高。

化学结构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CAS号 1402-68-2,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包括B1,B2,G1,G2,M1,M2,P1,Q,H1,GM,B2a和毒醇.黄曲霉毒素的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有关.M1是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分子型式含 B1,B2,G1,G2 ,M1,M2等.其中M1和M2 主要存在于牛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
  《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化学结构式》
   黄曲霉毒素B1(CAS号1162-65-8);
   分子式:C17H12O6
   分子量:312.27
     黄曲霉毒素G1
     黄曲霉毒素B2(CAS号7220-81-7);
   黄曲霉毒素G1(CAS号1165-39-5);
   黄曲霉毒素 G2(CAS号7241-98-7);
   黄曲霉毒素M1(CAS号6795-23-9)
  黄曲霉毒素M2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