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规程来源于瑞达科技网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6/20 文章录入:瑞达 责任编辑:瑞达科技 | |
|
|
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的稻田选择、养殖准备、水稻种植、苗种投放、养殖管理、病害防治、捕捞和保种育种环节。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稻田小龙虾生态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献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献,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 指依据小龙虾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优质水稻与小龙虾共作,通过科学留种、保种、稻田改造和水位调控等措施,使小龙虾在稻田内自繁自育、苗种批量生产。 3.2虾苗 指脱离母体后能独立生活的仔稚虾,规格小于600 只/公斤。 3.3虾种 指规格大于600只/公斤且未性成熟的小龙虾。 3.4成虾 指已经性成熟的小龙虾,一般个体规格大于15克/只。 3.5亲虾 指用作繁殖已达性成熟的小龙虾。 4、稻田的选择 4.1土壤 土质以壤土最佳,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远离污染源。稻田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T 18407.4 的规定。 4.2水源 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生产用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4.3面积 面积以30~100亩为一个单元,连片为好。 5、养殖前准备 5.1开挖环沟 沿田埂内侧开挖环沟,沟宽2~8米为宜(环沟占稻田比例8~10%),沟深100~120厘米,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5.2加宽、加高田埂 利用挖环沟的泥土加宽、加高田埂。田埂加高、加宽时,每一层泥土都要打紧夯实,做到堤埂不裂、不垮、不渗水漏水,以确保田埂的保水能力。改造后的田埂,高度应高出田面80厘米以上,能关住田面水50~60厘米。埂面宽不少于150厘米,田埂坡度比为1:0.5为宜。 5.3环沟消毒 稻田改造完成后,第一年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带水消毒,水位控制在20厘米,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克氏原鳌虾疾病发生,第二年及以后因为沟内留有亲虾,应选用二氧化氯或过氧化物消毒剂进行消毒。 5.4种植水草 环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种植水草。水草种植包括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种植,如伊乐藻、菹草、水花生等,以伊乐藻为主。种植面积约占环沟面积的1/3~1/2。 5.5完善进、排水系统 进水口和排水口应成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环沟最低处,由PVC弯管控制水位。 5.6建立防逃设施 用水泥瓦或钙塑板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防逃墙高40~50厘米,四角转弯处成弧形,避免小龙虾沿墙夹角攀爬外逃。进排水口注意加设铁丝网或栅栏等防逃设施。 6、水稻种植 6.1稻种选择 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米质优、可深灌、株型适中的紧穗型中稻品种,如Y两优2号、汕优系列、协优系列等。 6.2田面整理 6月初开始整田。在稻田与环沟之间筑好小堤埂,防止整田时水体互流,影响小龙虾生存环境。 6.3施肥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2000和NY/T 496-2010的要求。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要施好施足,保证水稻中期不脱肥,后期不早衰。插秧前的10~15天,施有机粪肥50~80公斤/亩或复合肥25~35公斤/亩,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插秧后一个星期左右,施尿素5公斤/亩左右提苗,在稻谷抽穗期再施钾肥5~7公斤/亩以增加干粒重。 6.4 水稻栽插 6月上旬完成栽插。栽插时,充分发挥宽窄行和边坡优势技术,移植密度:宽行40厘米×18厘米,窄行20厘米×18厘米。 6.5水位控制 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厘米。整田至插秧期间保持田面水位5厘米左右。插秧15天后开始晒田,晒田时环沟水位低于田面20厘米左右,晒田后田面水位加至20厘米左右,收割前的半个月再次晒田,环沟水位再降至低于田面20厘米左右,收割后10~15天长出青草后开始灌水,随后草长水涨,直至田面水位达到50~60厘米。 6.6科学晒田 晒田总体要求轻晒或短期晒,晒田标准:田边开“鸡爪裂”,田中稍紧皮,人立有脚印,叶片略退淡。稻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以免环沟中的虾因长时间密度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 6.7水稻病虫害防治 一般应采用物理或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确需使用农药时,应使用低毒农药,并应符合GB 4285的规定。具体方法:1公顷配一盏频振杀虫灯对趋光性害虫进行诱杀并除草。 6.8稻谷收割 在10月上旬左右开始进行稻谷收割,留茬40 厘米左右,秸秆还田。稻谷收割前要排水,排水时先将稻田的水位快速地下降到田面上5~10厘米,然后缓慢排水,最后环沟内水位保持在50~70厘米,即可收割稻谷。 7、小龙虾养殖 7.1苗种投放 7.1.1投种量 新建的养虾稻田只需第一次投种,此后就可以自行留种、保种或适当补充虾种。投种量与投种季节有关:一是在8月底9月初投放30 克/只以上亲虾,投放量为20~30公斤/亩,雌雄比例为3:1;二是在4月份投放规格在160 ~400只/公斤的虾种,投放量为25~50公斤/亩。 7.1.2投种方法 虾种一般采用干法淋水保湿运输,如离水时间较长,放养前需进行如下操作:先将虾种在稻田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 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份。其后用5~10克/米3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1%)浸洗虾体5~10分钟,具体浸洗时间应视天气、气温及虾体忍受程度灵活掌握。浸洗后,用稻田水淋洗3遍,再将虾种均匀取点、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水中。 7.1.3 留种 从第二年开始留种,稻田自留亲虾约30~40公斤/亩。操作方法:在5月中下旬,在环沟中放3米长地笼,地笼网眼规格为1.6厘米,密度为30条/亩。当每条地笼商品虾产量低于0.4公斤时,即停止捕捞。剩下的小龙虾用来培育亲虾。 7.1.4 整田 整田时,在靠近虾沟的田面一边,围上一周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以利于田面整理和为小龙虾生长繁殖提供所需的生态环境。 7.1.5 种质改良 为了保证小龙虾的优良生长性状,避免因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应定期补种,具体做法是:每3年在8月底9月初从长江中下游湖泊中选购40克/只以上的大规格亲虾,选购量为5公斤/亩。 7.2 养殖管理 7.2.1 饵料与投喂 亲虾和幼虾以稻田内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水草以及中稻收割后稻田中未收净的稻谷、稻草稻蔸内藏有的大量昆虫和卵等天然饵料为食。稻田天然饵料不足时,可施入经发酵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施用量为100~200公斤/亩,培育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饵料投喂时间从3月下旬开始,至7月底结束,其余时间一般不需投喂。所使用的铒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要求。3~7月下旬,应根据稻田内天然饵料的多少进行投喂。投饲量一般占虾体重的1%~4%,投饲时间为下午4~5时,每天投饲1次。铒料可选用米糠、菜饼、豆渣、螺蚌及优质人工配合饲料等。与此同时,还需适当补充青铒料,如莴苣叶、黑麦草等。投喂时,尽量做到动物性铒料、植物性铒料和青铒料的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全面。定点投放铒料,以利虾养成集中觅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7.2.2 水质、水位调控 根据水色、天气和虾的活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每次注水前后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水位调控见6.5。 7.2.3 水草管理 水草保持在环沟面积的50%左右,在高温季节注意控制水草长势,及时割除过多的水草,以防腐烂败坏水质。 7.2.4 越冬管理 亲虾越冬期间的稻田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增减水位来控制稻田水温,促使稻田环境更适合小龙虾的生存和繁育。水稻收割后至越冬前,保持田面水深20~30厘米。越冬期,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50~60厘米。冬季环沟清淤时,注意不要让淤泥盖住虾洞。 7.2.5 病害防治 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很强,虽然目前尚无大规模发生疾病的情况,但仍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措施有: a)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环沟,杀灭稻田中的病原体; b)运输和投放苗种时,避免堆压等造成虾体损伤; c)放养苗种时用5~10克/米3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1%)浸洗虾体5分钟~10分钟,进行虾体消毒; d)加强水草的养护; e)饲养期间饵料要投足投匀,防止因饵料不足使虾相互争斗; f)加强水质管理。稻田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7.2.6 防敌害 肉食性鱼、鼠、蛇、蛙、鸟以及水禽等均能捕食小龙虾,为防止这些敌害动物进入稻田,应采取措施加以防备。鱼类可在进水口用20目/厘米2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将其拒于稻田之外;鼠类可在稻田埂上设置鼠夹、鼠笼等加以捕猎;蛙类夜间进行捕捉;鸟类及水禽及时进行驱赶。 7.2.7 巡田 经常检查虾的吃食情况、有无病害、防逃设施,并检测水质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生产养殖记录、药物使用记录。 7.3 捕捞与运输 捕捞时间最为关键,除为抢占市场或降低稻田载虾密度需要提前捕起部分外,一般要求虾达到理想规格后再大量起捕。 7.3.1 捕捞时间 3月初开始捕捞,5月底结束。虾种集中起捕时间应在4月份。 7.3.2 捕捞方法 开始捕捞时,稻田不需排水,直接将地笼置放于稻田及环沟内,隔几天转换一个地方,当虾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稻田中水排出,使虾落入环沟中,再集中于环沟中放笼。在收地笼时,应将捕获到的虾进行挑选分级,将苗种和成虾分开出售。 7.3.3 捕捞网具种类及规格 捕捞网具主要是地笼。地笼形状、大小可以各异,尾袋网目可以根据捕捞对象进行调整。捕捞规格在100~200只/公斤虾种可用密眼尾袋。捕捞规格30克/只以上的商品虾,一般可采用尾袋网目规格为2.5~3.0厘米的地笼。 7.3.4 运输 应在低温清洁的环境中装运,一般选择在日出之前进行,要避免阳光直射,加入新鲜水草,保障成活率。装虾工具一般为塑料框和泡沫箱,在装虾前应清洗消毒,做到洁净、无毒、无异味。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风吹,防止温度剧变、挤压、剧烈震动等,不得与有害物质混运,严防运输污染。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的稻田选择、养殖准备、水稻种植、苗种投放、养殖管理、病害防治、捕捞和保种育种环节。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稻田小龙虾生态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献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献,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 指依据小龙虾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优质水稻与小龙虾共作,通过科学留种、保种、稻田改造和水位调控等措施,使小龙虾在稻田内自繁自育、苗种批量生产。 3.2虾苗 指脱离母体后能独立生活的仔稚虾,规格小于600 只/公斤。 3.3虾种 指规格大于600只/公斤且未性成熟的小龙虾。 3.4成虾 指已经性成熟的小龙虾,一般个体规格大于15克/只。 3.5亲虾 指用作繁殖已达性成熟的小龙虾。 4、稻田的选择 4.1土壤 土质以壤土最佳,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远离污染源。稻田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T 18407.4 的规定。 4.2水源 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生产用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4.3面积 面积以30~100亩为一个单元,连片为好。 5、养殖前准备 5.1开挖环沟 沿田埂内侧开挖环沟,沟宽2~8米为宜(环沟占稻田比例8~10%),沟深100~120厘米,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5.2加宽、加高田埂 利用挖环沟的泥土加宽、加高田埂。田埂加高、加宽时,每一层泥土都要打紧夯实,做到堤埂不裂、不垮、不渗水漏水,以确保田埂的保水能力。改造后的田埂,高度应高出田面80厘米以上,能关住田面水50~60厘米。埂面宽不少于150厘米,田埂坡度比为1:0.5为宜。 5.3环沟消毒 稻田改造完成后,第一年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带水消毒,水位控制在20厘米,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克氏原鳌虾疾病发生,第二年及以后因为沟内留有亲虾,应选用二氧化氯或过氧化物消毒剂进行消毒。 5.4种植水草 环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种植水草。水草种植包括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种植,如伊乐藻、菹草、水花生等,以伊乐藻为主。种植面积约占环沟面积的1/3~1/2。 5.5完善进、排水系统 进水口和排水口应成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环沟最低处,由PVC弯管控制水位。 5.6建立防逃设施 用水泥瓦或钙塑板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防逃墙高40~50厘米,四角转弯处成弧形,避免小龙虾沿墙夹角攀爬外逃。进排水口注意加设铁丝网或栅栏等防逃设施。 6、水稻种植 6.1稻种选择 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米质优、可深灌、株型适中的紧穗型中稻品种,如Y两优2号、汕优系列、协优系列等。 6.2田面整理 6月初开始整田。在稻田与环沟之间筑好小堤埂,防止整田时水体互流,影响小龙虾生存环境。 6.3施肥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2000和NY/T 496-2010的要求。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要施好施足,保证水稻中期不脱肥,后期不早衰。插秧前的10~15天,施有机粪肥50~80公斤/亩或复合肥25~35公斤/亩,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插秧后一个星期左右,施尿素5公斤/亩左右提苗,在稻谷抽穗期再施钾肥5~7公斤/亩以增加干粒重。 6.4 水稻栽插 6月上旬完成栽插。栽插时,充分发挥宽窄行和边坡优势技术,移植密度:宽行40厘米×18厘米,窄行20厘米×18厘米。 6.5水位控制 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厘米。整田至插秧期间保持田面水位5厘米左右。插秧15天后开始晒田,晒田时环沟水位低于田面20厘米左右,晒田后田面水位加至20厘米左右,收割前的半个月再次晒田,环沟水位再降至低于田面20厘米左右,收割后10~15天长出青草后开始灌水,随后草长水涨,直至田面水位达到50~60厘米。 6.6科学晒田 晒田总体要求轻晒或短期晒,晒田标准:田边开“鸡爪裂”,田中稍紧皮,人立有脚印,叶片略退淡。稻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以免环沟中的虾因长时间密度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 6.7水稻病虫害防治 一般应采用物理或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确需使用农药时,应使用低毒农药,并应符合GB 4285的规定。具体方法:1公顷配一盏频振杀虫灯对趋光性害虫进行诱杀并除草。 6.8稻谷收割 在10月上旬左右开始进行稻谷收割,留茬40 厘米左右,秸秆还田。稻谷收割前要排水,排水时先将稻田的水位快速地下降到田面上5~10厘米,然后缓慢排水,最后环沟内水位保持在50~70厘米,即可收割稻谷。 7、小龙虾养殖 7.1苗种投放 7.1.1投种量 新建的养虾稻田只需第一次投种,此后就可以自行留种、保种或适当补充虾种。投种量与投种季节有关:一是在8月底9月初投放30 克/只以上亲虾,投放量为20~30公斤/亩,雌雄比例为3:1;二是在4月份投放规格在160 ~400只/公斤的虾种,投放量为25~50公斤/亩。 7.1.2投种方法 虾种一般采用干法淋水保湿运输,如离水时间较长,放养前需进行如下操作:先将虾种在稻田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 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份。其后用5~10克/米3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1%)浸洗虾体5~10分钟,具体浸洗时间应视天气、气温及虾体忍受程度灵活掌握。浸洗后,用稻田水淋洗3遍,再将虾种均匀取点、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水中。 7.1.3 留种 从第二年开始留种,稻田自留亲虾约30~40公斤/亩。操作方法:在5月中下旬,在环沟中放3米长地笼,地笼网眼规格为1.6厘米,密度为30条/亩。当每条地笼商品虾产量低于0.4公斤时,即停止捕捞。剩下的小龙虾用来培育亲虾。 7.1.4 整田 整田时,在靠近虾沟的田面一边,围上一周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以利于田面整理和为小龙虾生长繁殖提供所需的生态环境。 7.1.5 种质改良 为了保证小龙虾的优良生长性状,避免因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应定期补种,具体做法是:每3年在8月底9月初从长江中下游湖泊中选购40克/只以上的大规格亲虾,选购量为5公斤/亩。 7.2 养殖管理 7.2.1 饵料与投喂 亲虾和幼虾以稻田内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水草以及中稻收割后稻田中未收净的稻谷、稻草稻蔸内藏有的大量昆虫和卵等天然饵料为食。稻田天然饵料不足时,可施入经发酵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施用量为100~200公斤/亩,培育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饵料投喂时间从3月下旬开始,至7月底结束,其余时间一般不需投喂。所使用的铒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要求。3~7月下旬,应根据稻田内天然饵料的多少进行投喂。投饲量一般占虾体重的1%~4%,投饲时间为下午4~5时,每天投饲1次。铒料可选用米糠、菜饼、豆渣、螺蚌及优质人工配合饲料等。与此同时,还需适当补充青铒料,如莴苣叶、黑麦草等。投喂时,尽量做到动物性铒料、植物性铒料和青铒料的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全面。定点投放铒料,以利虾养成集中觅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7.2.2 水质、水位调控 根据水色、天气和虾的活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每次注水前后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水位调控见6.5。 7.2.3 水草管理 水草保持在环沟面积的50%左右,在高温季节注意控制水草长势,及时割除过多的水草,以防腐烂败坏水质。 7.2.4 越冬管理 亲虾越冬期间的稻田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增减水位来控制稻田水温,促使稻田环境更适合小龙虾的生存和繁育。水稻收割后至越冬前,保持田面水深20~30厘米。越冬期,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50~60厘米。冬季环沟清淤时,注意不要让淤泥盖住虾洞。 7.2.5 病害防治 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很强,虽然目前尚无大规模发生疾病的情况,但仍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措施有: a)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环沟,杀灭稻田中的病原体; b)运输和投放苗种时,避免堆压等造成虾体损伤; c)放养苗种时用5~10克/米3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1%)浸洗虾体5分钟~10分钟,进行虾体消毒; d)加强水草的养护; e)饲养期间饵料要投足投匀,防止因饵料不足使虾相互争斗; f)加强水质管理。稻田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7.2.6 防敌害 肉食性鱼、鼠、蛇、蛙、鸟以及水禽等均能捕食小龙虾,为防止这些敌害动物进入稻田,应采取措施加以防备。鱼类可在进水口用20目/厘米2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将其拒于稻田之外;鼠类可在稻田埂上设置鼠夹、鼠笼等加以捕猎;蛙类夜间进行捕捉;鸟类及水禽及时进行驱赶。 7.2.7 巡田 经常检查虾的吃食情况、有无病害、防逃设施,并检测水质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生产养殖记录、药物使用记录。 7.3 捕捞与运输 捕捞时间最为关键,除为抢占市场或降低稻田载虾密度需要提前捕起部分外,一般要求虾达到理想规格后再大量起捕。 7.3.1 捕捞时间 3月初开始捕捞,5月底结束。虾种集中起捕时间应在4月份。 7.3.2 捕捞方法 开始捕捞时,稻田不需排水,直接将地笼置放于稻田及环沟内,隔几天转换一个地方,当虾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稻田中水排出,使虾落入环沟中,再集中于环沟中放笼。在收地笼时,应将捕获到的虾进行挑选分级,将苗种和成虾分开出售。 7.3.3 捕捞网具种类及规格 捕捞网具主要是地笼。地笼形状、大小可以各异,尾袋网目可以根据捕捞对象进行调整。捕捞规格在100~200只/公斤虾种可用密眼尾袋。捕捞规格30克/只以上的商品虾,一般可采用尾袋网目规格为2.5~3.0厘米的地笼。 7.3.4 运输 应在低温清洁的环境中装运,一般选择在日出之前进行,要避免阳光直射,加入新鲜水草,保障成活率。装虾工具一般为塑料框和泡沫箱,在装虾前应清洗消毒,做到洁净、无毒、无异味。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风吹,防止温度剧变、挤压、剧烈震动等,不得与有害物质混运,严防运输污染。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的稻田选择、养殖准备、水稻种植、苗种投放、养殖管理、病害防治、捕捞和保种育种环节。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稻田小龙虾生态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献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献,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 指依据小龙虾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优质水稻与小龙虾共作,通过科学留种、保种、稻田改造和水位调控等措施,使小龙虾在稻田内自繁自育、苗种批量生产。 3.2虾苗 指脱离母体后能独立生活的仔稚虾,规格小于600 只/公斤。 3.3虾种 指规格大于600只/公斤且未性成熟的小龙虾。 3.4成虾 指已经性成熟的小龙虾,一般个体规格大于15克/只。 3.5亲虾 指用作繁殖已达性成熟的小龙虾。 4、稻田的选择 4.1土壤 土质以壤土最佳,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远离污染源。稻田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T 18407.4 的规定。 4.2水源 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生产用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4.3面积 面积以30~100亩为一个单元,连片为好。 5、养殖前准备 5.1开挖环沟 沿田埂内侧开挖环沟,沟宽2~8米为宜(环沟占稻田比例8~10%),沟深100~120厘米,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5.2加宽、加高田埂 利用挖环沟的泥土加宽、加高田埂。田埂加高、加宽时,每一层泥土都要打紧夯实,做到堤埂不裂、不垮、不渗水漏水,以确保田埂的保水能力。改造后的田埂,高度应高出田面80厘米以上,能关住田面水50~60厘米。埂面宽不少于150厘米,田埂坡度比为1:0.5为宜。 5.3环沟消毒 稻田改造完成后,第一年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带水消毒,水位控制在20厘米,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克氏原鳌虾疾病发生,第二年及以后因为沟内留有亲虾,应选用二氧化氯或过氧化物消毒剂进行消毒。 5.4种植水草 环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种植水草。水草种植包括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种植,如伊乐藻、菹草、水花生等,以伊乐藻为主。种植面积约占环沟面积的1/3~1/2。 5.5完善进、排水系统 进水口和排水口应成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环沟最低处,由PVC弯管控制水位。 5.6建立防逃设施 用水泥瓦或钙塑板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防逃墙高40~50厘米,四角转弯处成弧形,避免小龙虾沿墙夹角攀爬外逃。进排水口注意加设铁丝网或栅栏等防逃设施。 6、水稻种植 6.1稻种选择 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米质优、可深灌、株型适中的紧穗型中稻品种,如Y两优2号、汕优系列、协优系列等。 6.2田面整理 6月初开始整田。在稻田与环沟之间筑好小堤埂,防止整田时水体互流,影响小龙虾生存环境。 6.3施肥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2000和NY/T 496-2010的要求。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要施好施足,保证水稻中期不脱肥,后期不早衰。插秧前的10~15天,施有机粪肥50~80公斤/亩或复合肥25~35公斤/亩,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插秧后一个星期左右,施尿素5公斤/亩左右提苗,在稻谷抽穗期再施钾肥5~7公斤/亩以增加干粒重。 6.4 水稻栽插 6月上旬完成栽插。栽插时,充分发挥宽窄行和边坡优势技术,移植密度:宽行40厘米×18厘米,窄行20厘米×18厘米。 6.5水位控制 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厘米。整田至插秧期间保持田面水位5厘米左右。插秧15天后开始晒田,晒田时环沟水位低于田面20厘米左右,晒田后田面水位加至20厘米左右,收割前的半个月再次晒田,环沟水位再降至低于田面20厘米左右,收割后10~15天长出青草后开始灌水,随后草长水涨,直至田面水位达到50~60厘米。 6.6科学晒田 晒田总体要求轻晒或短期晒,晒田标准:田边开“鸡爪裂”,田中稍紧皮,人立有脚印,叶片略退淡。稻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以免环沟中的虾因长时间密度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 6.7水稻病虫害防治 一般应采用物理或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确需使用农药时,应使用低毒农药,并应符合GB 4285的规定。具体方法:1公顷配一盏频振杀虫灯对趋光性害虫进行诱杀并除草。 6.8稻谷收割 在10月上旬左右开始进行稻谷收割,留茬40 厘米左右,秸秆还田。稻谷收割前要排水,排水时先将稻田的水位快速地下降到田面上5~10厘米,然后缓慢排水,最后环沟内水位保持在50~70厘米,即可收割稻谷。 7、小龙虾养殖 7.1苗种投放 7.1.1投种量 新建的养虾稻田只需第一次投种,此后就可以自行留种、保种或适当补充虾种。投种量与投种季节有关:一是在8月底9月初投放30 克/只以上亲虾,投放量为20~30公斤/亩,雌雄比例为3:1;二是在4月份投放规格在160 ~400只/公斤的虾种,投放量为25~50公斤/亩。 7.1.2投种方法 虾种一般采用干法淋水保湿运输,如离水时间较长,放养前需进行如下操作:先将虾种在稻田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 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份。其后用5~10克/米3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1%)浸洗虾体5~10分钟,具体浸洗时间应视天气、气温及虾体忍受程度灵活掌握。浸洗后,用稻田水淋洗3遍,再将虾种均匀取点、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水中。 7.1.3 留种 从第二年开始留种,稻田自留亲虾约30~40公斤/亩。操作方法:在5月中下旬,在环沟中放3米长地笼,地笼网眼规格为1.6厘米,密度为30条/亩。当每条地笼商品虾产量低于0.4公斤时,即停止捕捞。剩下的小龙虾用来培育亲虾。 7.1.4 整田 整田时,在靠近虾沟的田面一边,围上一周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以利于田面整理和为小龙虾生长繁殖提供所需的生态环境。 7.1.5 种质改良 为了保证小龙虾的优良生长性状,避免因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应定期补种,具体做法是:每3年在8月底9月初从长江中下游湖泊中选购40克/只以上的大规格亲虾,选购量为5公斤/亩。 7.2 养殖管理 7.2.1 饵料与投喂 亲虾和幼虾以稻田内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水草以及中稻收割后稻田中未收净的稻谷、稻草稻蔸内藏有的大量昆虫和卵等天然饵料为食。稻田天然饵料不足时,可施入经发酵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施用量为100~200公斤/亩,培育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饵料投喂时间从3月下旬开始,至7月底结束,其余时间一般不需投喂。所使用的铒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要求。3~7月下旬,应根据稻田内天然饵料的多少进行投喂。投饲量一般占虾体重的1%~4%,投饲时间为下午4~5时,每天投饲1次。铒料可选用米糠、菜饼、豆渣、螺蚌及优质人工配合饲料等。与此同时,还需适当补充青铒料,如莴苣叶、黑麦草等。投喂时,尽量做到动物性铒料、植物性铒料和青铒料的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全面。定点投放铒料,以利虾养成集中觅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7.2.2 水质、水位调控 根据水色、天气和虾的活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每次注水前后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水位调控见6.5。 7.2.3 水草管理 水草保持在环沟面积的50%左右,在高温季节注意控制水草长势,及时割除过多的水草,以防腐烂败坏水质。 7.2.4 越冬管理 亲虾越冬期间的稻田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增减水位来控制稻田水温,促使稻田环境更适合小龙虾的生存和繁育。水稻收割后至越冬前,保持田面水深20~30厘米。越冬期,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50~60厘米。冬季环沟清淤时,注意不要让淤泥盖住虾洞。 7.2.5 病害防治 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很强,虽然目前尚无大规模发生疾病的情况,但仍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措施有: a)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环沟,杀灭稻田中的病原体; b)运输和投放苗种时,避免堆压等造成虾体损伤; c)放养苗种时用5~10克/米3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1%)浸洗虾体5分钟~10分钟,进行虾体消毒; d)加强水草的养护; e)饲养期间饵料要投足投匀,防止因饵料不足使虾相互争斗; f)加强水质管理。稻田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7.2.6 防敌害 肉食性鱼、鼠、蛇、蛙、鸟以及水禽等均能捕食小龙虾,为防止这些敌害动物进入稻田,应采取措施加以防备。鱼类可在进水口用20目/厘米2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将其拒于稻田之外;鼠类可在稻田埂上设置鼠夹、鼠笼等加以捕猎;蛙类夜间进行捕捉;鸟类及水禽及时进行驱赶。 7.2.7 巡田 经常检查虾的吃食情况、有无病害、防逃设施,并检测水质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生产养殖记录、药物使用记录。 7.3 捕捞与运输 捕捞时间最为关键,除为抢占市场或降低稻田载虾密度需要提前捕起部分外,一般要求虾达到理想规格后再大量起捕。 7.3.1 捕捞时间 3月初开始捕捞,5月底结束。虾种集中起捕时间应在4月份。 7.3.2 捕捞方法 开始捕捞时,稻田不需排水,直接将地笼置放于稻田及环沟内,隔几天转换一个地方,当虾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稻田中水排出,使虾落入环沟中,再集中于环沟中放笼。在收地笼时,应将捕获到的虾进行挑选分级,将苗种和成虾分开出售。 7.3.3 捕捞网具种类及规格 捕捞网具主要是地笼。地笼形状、大小可以各异,尾袋网目可以根据捕捞对象进行调整。捕捞规格在100~200只/公斤虾种可用密眼尾袋。捕捞规格30克/只以上的商品虾,一般可采用尾袋网目规格为2.5~3.0厘米的地笼。 7.3.4 运输 应在低温清洁的环境中装运,一般选择在日出之前进行,要避免阳光直射,加入新鲜水草,保障成活率。装虾工具一般为塑料框和泡沫箱,在装虾前应清洗消毒,做到洁净、无毒、无异味。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风吹,防止温度剧变、挤压、剧烈震动等,不得与有害物质混运,严防运输污染。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