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PWM恒流充电系统的设计来源于瑞达科技网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254 更新时间:2011/1/25 文章录入:瑞达 责任编辑:瑞达科技 | |
|
|
蓄电池正常充电时,比较好的充电方法是分级定流方式,即在充电初期用较大的电流,充到一定的时间后,改用较小的电流,至充电后期改用更小的电流。这种充电方法的效率高,所需充电时间较短,充电的效果也好,并且对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有利。 ![]() 针对这种要求,本文设计了可改变电流大小的恒流充电系统。 1 系统结构及设计 ![]()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交流市电经AC/DC整流得到直流电压Vbus,Vbus经IGBT DC/DC斩波后供给电池作为充电电压。 根据恒流充电的要求,将电池的充电电流作为反馈信号实施闭环控制。给定充电电流I*与实际充电电流反馈信号I比较得误差e,经PID调节器调节后送PWM控制器产生PWM控制信号,再经隔离驱动控制功率开关管IGBT的开与导通,进行DC/DC降压斩波,实时改变充电电压的大小,从而实现恒流充电的功能。 ![]() 1.1 斩波及驱动设计 直流DC/DC斩波电路采用Buck降压变换器的形式,如图2所示。电感L2之前为Buck变换器,Buck变换器有电感电流连续工作模式和不连续工作模式。适当选取电感L1的大小,可使Buck变换器电感电流为连续状态。而连续状态下的电感电流为锯齿波,为了更好地平滑电流,在变换器后再接一平波电感L2。 反馈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设计准则就是保证跟踪的快速性。由于L1及滤波电容都放大,因而时滞大,所以在此不用与电池(BAT)相串的L2电流作为反馈,而以L1的电流为反馈。 ![]() IGBT为全控型晶体管,通过控制其栅极G端高低电平可控制其导通与关断。D为续流二极管。设IGBT开关周期为T,开通时间为Ton,判断时间为Toff,占空比为d,则有关系式: Ton+Toff=T Uc=(Ton/T)VBus d=Ton/T 开关周期固定,通过控制占空比d可实现对Uc的控制。 IGBT的驱动采用TLP250芯片。TLP250内部有光耦隔离。 ![]() 1.2 脉宽调制 脉宽调制(PWM)控制器选用3525芯片。该芯片内部有一振荡器产生三角波信号,误差信号e=I*-I经PID调节器后送内部误差放大器,再与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PWM波形。同时,3525还有闭锁控制引脚,可将过流、过压、短路等检测信号送至此引脚以封锁PWM输出,实施保护功能。通过调节片内振荡器外接电容、电阻的大小可以改变PWM的周期及死区。 ![]() 1.3 单片机控制 80C196KC单片机外接D/A转换器,将单 牒同的数字电流给定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也可以利用单片机的高速输出部件HSO或脉冲宽度调制器输出PWM信号,PWM信号经平滑滤波后变为模拟信号。 针对蓄电池的分级定流充电方式,利用80C196KC单片机进行监督控制,实时改变充电电流大小。80C196KC单片机内部有8路12位的A/D转换。选一路A/D口对电池电压进行检,当电池达到一定值后,转入定时小电流浮充。采和80C196KC单片机的高速输入口(HSI)对保护信号检测,当出现过流、过压、短路等故障时,采取相应的动作,如切断市电输入及电池输入。 ![]() 2 试验结果及结论 图5、图6、图7、图8为几种情况下的试验结果。试验中在BUS及BAT电压值为万用表读数,I值为蓄电池串接安培表读出的充电电流值,也等于充电电流给定值。而各图中的波形从存储波器获取,横坐标上面波形为电流霍尔采样的L2电流,横坐标下面波形为电流霍尔采样的L1电流(为便于与L1电流对比,取反相)。由试验结果得出,在0~3A充电电流给定下,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充电电流,实现了对蓄电池的分级定流及涓流充电;Buck变换器后接电感L2有利于电流的平滑;当BUS电压在一定范围变化时,由于功率管占空比的调节,能保持充电电流的恒定。 本恒流充电系统可对多节蓄电池进行串联恒流充电。dmin=0.2,dmax=0.8,设电网电压为220V,波动为±1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