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ICR技术简介来源于瑞达科技网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255 更新时间:2011/1/19 文章录入:瑞达 责任编辑:瑞达科技 | |
|
|
ICR技术简介 一、智能字符识别(ICR)技术的源由 纸和笔是人类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表达最方便的信息描述方式,手写是一种自然的、大家都熟悉的记录方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计算机文本数据,但这也不能替代人们使用笔在纸上的自然书写习惯。人们用纸和笔书写的信息,计算机系统不能识别,不能在计算机系统内应用,智能字符识别(ICR)技术就是解决将手写体字符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计算机字符的技术。 二、智能字符识别(ICR)技术的分类 从识别的手写体字符的来源来分,智能字符识别(ICR)技术又分为两类:静态ICR识别和动态ICR识别。 静态ICR技术,识别的手写体原始文稿通过光电扫描仪等输入设备转换成原始的二维图象信号,可以是灰度图象(grayscaleimage)或二值图象(binaryimage),他处理的数据被称为静态数据。 动态ICR技术,接受的手写信息是一些列以时序排列的二维笔迹坐标信息,包括运笔时间、笔画顺序、笔画坐标等,他处理的数所被称为动态数据。 动态ICR技术比静态ICR技术的识别率要高。动态信息比之静态信息的优点在于:动态数据保存了静态数据丢失的关于笔迹的动态信息(如运笔顺序),而动态信息是提高识别率的重要因素;同时识别静态信息时不能有效地区分出纸上的字符信息和其它信息(如书写方格和辅助线等),而动态数据直接就是手写字符信息,所以不会产生混淆。 三、影响识别率的因素 识别率是ICR技术研究的重要环节,影响识别率的因素也是ICR技术研究中的难点,目前影响识别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连笔问题 3.相似字区分 四、ICR的发展历史 ICR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伴随着手写板硬件(一种捕捉笔尖轨迹的数字化仪)的出现,人们开始研究手写字符识别技术。到80年代后期,手写字符识别技术的研究已经朝着实用的方向努力,特别是英文,已经开始研究完全无限制的整句识别技术。 ICR汉字识别技术相对起步较晚。1981年,IBM公司E.F.Yhap等推出了第一套较为成熟的ICR汉字识别系统。当时对920个汉字的实验结果时正确率91.1%,对2260个测试,识别率为79.9%(第一次使用)。书写者要求使用工整楷书。
中科院在1988年提出利用笔段为基元的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技术。由于对整个字形进行采样后分析,在识别速度上不如按笔顺采样计算识别快。 目前,国外一些大公司也开始注意ICR汉字识别这一领域。Motolora、Microsoft、Apple等大公司均已经投资于该方向的研究。 五、优士通ICR技术的应用 优士通技术主要是纸笔数字化应用技术,他必然会用到ICR技术,以建立纸笔手写与计算机信息之间的有效桥梁。优士通技术采用的是动态ICR技术,可以对汉字进地有效的识别。通过设置识别区域、识别格式等,有效进行识别预定义,并结合动态ICR技术的动态数据,优士通ICR技术可以进行有效的汉字识别。 随着优士通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士通对ICR技术的采用及研究也将不断进步和完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