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来源于瑞达科技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9   文章录入:瑞达  责任编辑:瑞达科技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一般而言,开关器件具有两种工作状态:第一种状态被称为接通
,此时器件的阻抗很小,相当于短路;第二种状态是断开,此时器件的阻抗很大,相当于开路。
  在数字系统中,晶体管基本上工作于开关状态。对开关特性的研究,就是具体分析晶体管在导通和截止之间的转换问题。晶体管的开关速度可以很快,可达每秒百万次数量级,即开关转换在微秒甚至纳秒级的时间内完成。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表现在正向导通与反向截止这样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二极管从反向截止到正向导通与从正向导通到反向截止相比所需的时间很短,一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下面着重讨论二极管从正向导通到反向截止的转换过程。

一、二极管从正向导通到截止有一个反向恢复过程

  在上图所示的硅二极管电路中加入一个如下图所示的输入电压。在0―t1时间内,输入为+VF,二极管导通,电路中有电流流通。

  设VD为二极管正向压降(硅管为0.7V左右),当VF远大于VD时,VD可略去不计,则

  在t1时,V1突然从+VF变为-VR。在理想情况下 ,二极管将立刻转为截止,电路中应只有很小的反向电流。但实际情况是,二极管并不立刻截止,而是先由正向的IF变到一个很大的反向电流IR=VR/RL,这个电流维持一段时间tS后才开始逐渐下降,再经过tt后 ,下降到一个很小的数值0.1IR,这时二极管才进人反向截止状态,如下图所示。

  通常把二极管从正向导通转为反向截止所经过的转换过程称为反向恢复过程。其中tS称为存储时间,tt称为渡越时间,tre=ts+tt称为反向恢复时间。
  由于反向恢复时间的存在,使二极管的开关速度受到限制。

二、产生反向恢复过程的原因——电荷存储效应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二极管外加正向电压VF时,载流子不断扩散而存储的结果。当外加正向电压时P区空穴向N区扩散,N区电子向P区扩散,这样,不仅使势垒区(耗尽区)变窄,而且使载流子有相当数量的存储,在P区内存储了电子,而在N区内存储了空穴
,它们都是非平衡少数载流于,如下图所示。

  空穴由P区扩散到N区后,并不是立即与N区中的电子复合而消失,而是在一定的路程LP(扩散长度)内,一方面继续扩散,一方面与电子复合消失,这样就会在LP范围内存储一定数量的空穴,并建立起一定空穴浓度分布,靠近结边缘的浓度最大,离结越远,浓度越小
。正向电流越大,存储的空穴数目越多,浓度分布的梯度也越大。电子扩散到P区的情况也类似,下图为二极管中存储电荷的分布。

  我们把正向导通时,非平衡少数载流子积累的现象叫做电荷存储效应
  当输入电压突然由+VF变为-VR时P区存储的电子和N区存储的空穴不会马上消失,但它们将通过下列两个途径逐渐减少:
  ① 在反向电场作用下,P区电子被拉回N区,N区空穴被拉回P区,形成反向漂移电流IR,如下图所示;
  ② 与多数载流子复合。

  在这些存储电荷消失之前,PN结仍处于正向偏置,即势垒区仍然很窄,PN结的电阻仍很小,与RL相比可以忽略,所以此时反向电流IR=(VR+VD)/RL。VD表示PN结两端的正向压降,一般 VR>>VD,即 IR=VR/RL。在这段期间,IR基本上保持不变,主要由VR和RL所决定。
  经过时间ts后P区和N区所存储的电荷已显著减小,势垒区逐渐变宽,反向电流IR逐渐减小到正常反向饱和电流的数值,经过时间tt
,二极管转为截止。
  由上可知,二极管在开关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反向恢复过程,实质上由于电荷存储效应引起的,反向恢复时间就是存储电荷消失所需要的时间

三、二极管的开通时间

  二极管从截止转为正向导通所需的时间称为开通时间
  这个时间同反向恢复时间相比是很短的。这是由于PN结在正向偏压作用下,势垒区迅速变窄,有利于少数载流子的扩散,正向电阻很小,因而它在导通过程中及导通以后,其正向压降都很小,比输入电压VF小得多,故电路中的正向电流 IF=VR/RL ,它由外电路的参数决定,而几乎与二极管无关。因此,只要电路在t=0时加入+VF的电压
,回路的电流几乎是立即达到 VF/RL。这就是说 ,二极管的开通时间是很短的,它对开关速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