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你知道6500年前的“旷世奇书”,为什么变成曾被认定是超科学吗来源于瑞达网
http://www.hy928.net/ 2020/10/18 佚名 网络复制标题和链接

你知道6500年前的“旷世奇书”,为什么变成曾被认定是超科学吗

曾被认定是中国迷信的6500年前“旷世奇书”——《易经》,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冯友兰教授曾说过:“《周易》是宇宙的代数学。”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直指大道之源。

《易经》是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这就是易学。《周易》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但它也是谜案最多的一部书。

它是一本研究天、地、人万象变化的书,《易经》的内容是包罗万象、极其丰富的,无论是什么人,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与答案。

但是因为现在的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占卜上,想通过其中的学问来预测未来、预测吉凶,导致很多没看过的人,都觉得易经是中国迷信。

这个错误的认识一直持续到1990年一位老者在弥留之际的话: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谊医院,一位老人病逝,临终前,这位老人留下了一句忠告:“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这位老人就是冯友兰先生,中央研究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等,被称为“现代新儒家”。

易经是一门玄奥但又日常的学问。

诸葛亮精通易学众多分支,创作“八阵图”,用于排兵布阵

鲁迅曾说,不读《易经》,就读不懂中国文化、在中国社会生存的道理。

《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无论为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危机,你都能在里面找到解法。

故宫就是按照《易经》卦理来设计,蕴含精密数学原理,历经600年风吹雨打,依然金碧辉煌;

儒家以《易经》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经》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计也是来自《易经》;

还有我们熟知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是出自《易经》。

马云行商数十载,《易经》从未离身,他说,重大决策问《易经》。

而现在《易经》被证实是超科学!

纵观古今中外,与《易经》相关的科学有着诸多,我们一一分析。

1、《易经》与遗传密码相关。

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2年后尼伦伯等人破译了遗传密码,还将其做成了《国际普适遗传表》。西方的学者惊奇的发现,《遗传密码》和中国《易经》的64爻卦象惊人的一致,证明《易经》其实确实揭示了人类的规律。

1988年杨雨善提出了《通用》密码子八卦图,以阳爻代表强型核苷C和G,阴爻代表弱型核苷U和A,64个密码子正好平均分成8组,与中国古代《易经》八卦相吻合。

几千年来,《易经》可以预测人生,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钥匙!

2、《易经》的太极图、阴阳二分学说启蒙了西方的“波粒二象性”原理。

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玻尔,他也是借助易经太极图发现了波粒二象性原理,因此发现了物理学里著名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这个理论似乎与古老的东方哲学丝毫不搭界,但给玻尔授勋时,他却选择了中国的太极图作为徽章的图案。

这就是因为太极图是波粒二象的统一。

很多事情,看似是运气,其实根本有迹可寻。

《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

它可以教会我们,要如何按规律办事,做出正确选择,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易经》在中国的地位实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易经》。

包括到后来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易经更是六经之首,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易经”。

而人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读真经一部”,就是说的《易经》。

但是读原文的周易实在是过于深奥晦涩难懂,所以我读的是这种带有注释、解释以及白话文讲解的《图解周易》,里面全都是大白话。

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再深刻的道理,也让你一目了然。

这本书还通过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告诉你如何去分析问题,通俗易懂,一看就会。

所以担心上文的口诀看不懂的伙伴们可以选择看看这本书,再加上口诀,就非常的简单好理解了,对于易经感兴趣的伙伴真的可以试试。

而且这本书才56元,现在56还能干点啥?看个电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却能让你近距离接触古代先贤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易经》注释本下载 www.ruida.org/Soft/book/6386.shtml
《易经》原文下载 www.ruida.org/Soft/book/5439.shtml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