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物种起源 第三章 生存斗争来源于瑞达网
http://www.hy928.net/ 2018/4/7 达尔文 网络复制标题和链接

同一地方同一食物的竞争 而被大量毁灭;只要气候有些许改变,而稍有利于这些敌害或竞争者,它们的数目便会 增加;并且由于各个地区都已布满了生物,其他物种必定要减少。如果我们向南旅行, 看见某一物种在减少着数量,我们可以觉察到必定是因为别的物种得到了利益,而这个 物种便受到了损害。我们向北旅行的情形亦复如此,不过程度较差,因为各类的物种数 量向北去都在减少,所以竞争者也减少了;因此当向北旅行或登高山时,比之于向南旅 行或下山时,我们见到的植物通常比较矮小,这是由于气候的直接有害作用所致。当我 们到达北极区、或积雪的山顶、或纯粹的沙漠时,可以看到生物几乎完全要同自然环境 进行生存斗争了。
    花园里巨大数量的植物完全能够忍受我们的气候,但是永远不能归化,因为它们不 能和我们的本地植物进行斗争,而且也不能抵抗本地动物的侵害,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 气候主要是间接有利于其他物种的。如果一个物种,由于高度适宜的环境条件,在一个 小区内,过分增加了它们的数目,常常会引起传染病的发生,至少我们的猎物一般是如 此。这里,有一种同生存斗争无关的限制生物数量的抑制。但是,有些所谓传染病的发 生,是由于寄生虫所致,这些寄生虫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地可能是由于在密集动物中易 于传播,而特别有利,这里就发生了寄生物和寄主间的斗争。
    另一方面,在许多情形下,同种的个体和它们的敌害相比,绝对需要极大的数量, 才得以保存。这样,我们就能容易地在田间收获大量的谷物和油菜籽等等,因为它们的 种籽和吃它们的鸟类数量相比,占有绝大的多数,鸟在这一季里虽然有异常丰富的食物, 但它们不能按照种籽供给的比例而增加数量,因为它们的数量在冬季要受到抑制。凡是 作过试验的人都知道,要想从花园里的少数小麦或其他这类植物获得种籽是何等麻烦; 我曾在这种情形下失去每一粒种籽。同种的大群个体对于它们的保存是必要的,这一观 点,我相信可以解释自然界中某些奇特的事实:例如极稀少的植物有时会在它们所生存 的少数地方生长得极其繁盛;某些丛生性的植物,甚至在分布范围的边际,还能丛生, 这就是说,它们的个体是繁盛的。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相信,只有在多数个体能够 共同生存的有利生活条件下,一种扩物才能生存下来,这样才能使这个物种免于全部覆 灭。我还要补充说,杂交的优良效果,近亲交配的不良效果,无疑地会在此等事例中表 现出它的作用;不过我在这里不预备详述这一问题。

    在生存斗争中一切动物和植物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

    许多记载下来的例子阐明,在同一地方势必进行斗争的生物之间的抑制作用和相互 关系,是何等的复杂和出入意外。我只准备举一个例子,虽然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使 我感到兴趣。在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我的一位亲戚有一片领地,我有充分的机 会在那里进行研究。那里有一大块极度荒芜的荒地,从来没有耕种过;但有数英亩性质 完全一致的土地,曾在二十五年前被围起来,种上了苏格兰冷杉。这片荒地上种植部分 的土著植物群落发生了极显著的变化,其变化的程度比在两片完全不同的土壤上一般可 以见到的变化程度更为显著:不但荒地植物的比例数完全改变了,且有十二个不见于荒 地的植物种(禾本草类及莎草类除外)在植树区域内繁生。对于昆虫的影响必然更大些, 因为有六种不见于荒地的食虫鸟,在植树区域内很普遍;而经常光顾荒地的却是两三种 另外不同食虫鸟。在这里我们看到,只是引进一种树便会发生何等强大的影响,当时所 作的不过是把土地围了起来,以防止牛进去而已,此外什么也没有作。但是,把一处地 方围起来这种因素的重要性,我曾在萨里(Surrey)的费勒姆(Farnham)邻近地方清楚 地看到了。那里有大片的荒地,远处小山顶上生有少数几片老龄苏格兰冷杉:在最近十 年内,大块地方已被围起来了,于是由自然散布的种籽生出了无数小枞树,它们如此紧 密相接以致不能全部成长起来。当我确定这些幼树并非人工播种或栽植的时候,我对于 它们的数量之多,感到十分惊异,于是我又检查了数处地方,在那里我观察了未被围起 来的数百英亩荒地,除了旧时种植的老龄冷杉外,可以说简直看不到一株这种幼树。但 当我仔细地在荒地灌木的茎干之间观察时,我发现那里有许多幼苗和小树经常被牛吃掉 而长不起来。离一片老龄冷杉一百码地方,我在一方码的地上计算一下,共有三十二株 小树;其中一株,有二十六圈年轮,许多年来,它曾试图把树顶伸出荒地灌木的树干之 上,但没有成功。所以无怪荒地一经被围起来,便有生气勃勃的幼龄冷杉密布在它的上 面了。可是这片荒地如此极端荒芜而且辽阔,以致没有人会想像到牛竟能这样细心地来 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