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圣人无常师_论语_四书五经注释本来源于瑞达网
http://www.hy928.net/ 2010/12/29 佚名 网络复制标题和链接

圣人无常师_论语_四书五经注释本
  【原文】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②, 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 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
  ①卫公孙朝:卫国大夫公孙朝。②文武之道:周文王、周武王之述 孔子自认为是文武之道的继承者。
  【译文】
  卫国大夫公孙朝向子贡问道:“仲尼的学问是跟谁学的呢?”子 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圣人之道并没有坠落在地上,而在人们 的掌握之中。贤能的人掌握了它大的方面,不贤能的人掌握了它 小的方面,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文武之道。我的老师什么地方不可 以学习呢?他又何必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
  【读解】
  孔子自己说过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所 以,他的确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也没有跟什么名教授做过学 问,而实实在在是一个“天涯何处无老师”的人。
  所以,当公孙朝向子贡提出问题,要查询圣人的师门时,遭 到了子贡雄辩而有力的反诘。按照子贡的说法,圣人无处不可以 学习,无人不可以学习,只要是合于文武之道的就行。这种看法 在唐代韩愈那篇著名的《师说》里得到了发挥。韩愈说:“生乎是 前,其闻道也因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 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就是子贡在这里描述孔子学习的状况。
  圣人无常师。我们这些平庸之人还有什么不可以随处拜人为 师呢?由此想到,那些到处炫耀师门,炫耀是某某名牌大学名牌 系科毕业的人,说来真是浅薄。圣人没有师门,没有名牌大学的 毕业证书,不也照样成了圣人吗?考证历史,许多真正为人类、为 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还真的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真的像圣 人一样“无常师”呢!
  ------------------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_论语_四书五经注释本
  【原文】
  叔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 贡。子贡曰:“譬之宫墙②,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 之墙数仞③,不得其门而人,不见宗庙之美,百官④之富。得其门 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
  ①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②宫墙:围墙。③仞:古代 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④百官:朝廷办事的房舍。“官”字的本义是房 舍,后来才引申为官职的意思。这里用的是本义。⑤夫子;这里指叔孙 武叔,与前一个“夫子”指孔子不一样。
  【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更贤。”子 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好比围墙,我的墙只有肩头 一样高,谁都可以看到房子里面的情况。我的老师的墙却有数仞 之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根本就看不到里面宗庙的华美,房舍 的多种多样。而能够找到他的门的人是很少的。叔孙武叔这样说, 不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吗?”
  【读解】
  人们常用是否“入门”来形容学习的深浅程度。未入门的人 是“门外汉”,根本还是外行,因为他并不知道门内是些什么,有 些什么珍贵的东西。另一种说法是,没入门时,在外面看一座房 子常简单,一眼观尽。但当你入得门去时,才会发现里面非常 复杂,亭台楼阁,奇花异草,东西房屋,南北厅堂。所以,越入 门越觉得深,越入门越觉得自己原先的了解太浅薄。这是一般人 的经验。
  子贡在这里也正是用这种一般人的经验来说明问题的。当他 听到别人赞美他比老师孔子更贤时,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实事求 是地加以辩驳。用他的比喻来说,自己好比是一堵齐肩高的围墙, 人们要认识自己很简单,门都不需要进,只需在外面把头一伸,内 部的一切都在眼中了,包括“室家”(夫妻住的寝室)都可以看得 清清楚楚,没有什么遗漏。而老师孔子就不同了,如果还是用围 墙来作比喻,他那围墙就非常之高,假使你找不到门进到里面去, 里面的一切,包括宗庙的华美,房屋的多种多样,你根本就不知 道。正因为你连门都找不到,入不了门,不知道里面的深浅,所 以你才会认为没有什么。
  子贡的意思很清楚:叔孙武叔之所以说我比老师还贤,是因 为他只能见到我这个矮围墙里面的东西,而老师的围墙里面到底 有些什么,由于他连门都没有入,所以根本就不知道。 这就叫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我固然很浅,那只能见浅的人 本身不也很浅吗?所以,他说出孔子不如我的话来,也是可以理 解的嘛。
  这就是子贡,雄辩而明事理,不自我标榜而是维护老师的声 誉。不过,给我们的最大启发,还是浅者见浅,深者见深的道理。 所以,当你尚未进入某一个门时,切勿乱发滥言,妄加评议,以 免贻笑大方,暴露出自身的浅薄来。
  ------------------

  圣人不可毁_论语_四书五经注释本
  【原文】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①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 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 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②见其不知量③也!”
  【注释】
  ①以:此。②多;副词,只。③不知量:不知高低、深浅、轻 重。
  【译文】
  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不可毁谤 的。别人的贤能,好比山丘,还可以越过去。仲尼呢,好比太阳 和月亮,不可能越过去。人纵使想自绝于太阳和月亮,那对太阳 和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得他自不量力罢了。”
  【读解】
  所谓“圣人日月心”。
  真正的圣人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普照天下,不受人间的影响。 你赞美它也好,你毁谤它也好,它还是照样没有偏私地照临你。即 使你躲进房子里不要它的照临,那也对它毫无损伤,它还是会一 如既往地交替照临人间。
  这就是太阳、月亮的品质,圣人的情怀。
  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没有这么高的品质,没有这么宽广仁厚 的情怀。我们就算好一点的人,出类拔苹,也最多像座山丘,总 有被人超越的时候。
  不过,山丘也罢,日月也罢,有一点是可以让我们受到启发 的。一个人,行得端,坐得正,走自己的路,倒不必去管人家是 否赞美你、毁谤你。他自绝于你,对你也同样没有什么损伤,虽 然你没有山丘那么高,也没有太阳、月亮那么光辉,那么不可企 及,但这一点道理却是相通的。
  圣人不可毁,普通人也不见得就一定可鼓。对于那些自不量 力的人,我们又何必去放在心上呢?
  ------------------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_论语_四书五经注释本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①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 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② 之斯行,绥③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衷,如之何其 可及也?”
  【注释】
  ①恭:指子贡对孔子恭敬谦让。道:通“导”。③绥:安抚。
  【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说:“您是在恭敬谦让吧,仲尼难道真的比您贤 吗?”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也可以一句话 表现出他的愚蠢,所以说话不可不谨慎啊!我老师的不可以赶得 上,就好像天不可以凭台阶登上去一样。我老师如果得到诸侯之 国、大夫之家的政事,就能做到有所树立就能立得住,有所引导 就能使人民跟着走,有所安抚就能使远方的人来归服,有所动员 就能得到响应。他生时荣耀天下,死时万民衷恸,怎么能够有人 赶得上呢?”
  【读解】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生得伟大,死得光荣。这就是圣人吗?
  子贡为捍卫老师的尊严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对于树立孔门 的威望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孔子的高足颜回、子贡,真正有出息,不枉费老师一番心血 的还是子贡。
  这一段对孔子的赞颂,从人格力量的崇高伟大到治理天下和 国家的经天纬地之才,最后落实到对他一生的评价。盖棺论定,一 个圣人的形象由此而塑造在我们的面前。
  圣人固然伟大而不可磨灭,子贡对陈子禽所说的话也值得我 们回味。“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一 个人言谈的确很重要,有的人一句话就可以显露出聪明睿智,有 的人却一开口就错,显得愚不可及。所以我们在没有弄清楚一件 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冒冒失失地乱发议论。还是那句话:你不说话,人家不会以为你是俊瓜。 “敏于事而滇于言。”(《学而》)子贡所说的,还是圣人孔子 的精神。
  所谓“沉默是金”。不能做到沉默,也要少说为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