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三、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_名字的解释_易经来源于瑞达网
http://www.hy928.net/ 2010/6/16 未知 本站整理复制标题和链接

三、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_名字的解释_易经
  三、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互写的。)
   其形义解释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
   1、《易经》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3、无论哪种说法、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